孟长安知道放电器和接收器转化微波的基本原理,所以他来做一个简单的装置,不需要多大功率,仅仅就是验证一下理论可不可行。 林轩负责画透光超表面的设计图,苏豪负责智能交互的软硬件。 说干就干,三人一起开始忙活,林轩不到半个小时就搞完了,孟长安用了两个小时。 而苏豪则用了三天时间还没有结果…… “行不行啊耗子,我们早就搞完了,你是不是在摸鱼啊。” 苏豪看向林轩,面带微笑,“我****!” “用不用我帮帮你?”林轩摸了摸下巴。 “你帮我?你懂吗你?”苏豪满脸不屑。 “不就是运行逻辑的编程嘛,有什么难的,我这就去学,你等着嗷。”林轩转身回到宿舍。 在连续去未来抄了三次代码还没抄完后,即使是他的精神力也开始遭不住了,他过目不忘也是有极限的,代码在他看来更像圆周率,没什么规律可言,他一次也背不了多少位。 “这程序员可真不是人干的活啊。”林轩皱紧眉头,看着面前满屏幕的乱码,用颤抖的手指端起安神茶喝了一口。 他的精神力基本上已经到极限了,但背下来的代码也就是苏豪一天的工作量,比他精神力恢复的速度还快。 “耗子,不是有智能编程的AI吗?”林轩回到了实验室。 “那人工智障弄出来的BUG太多,速度也太慢,改BUG的时间都够我自己弄了,得等AI自己有了学习能力才行,各个软件的适用性和应用环境都不同,人不可能把各种软件的所有逻辑全都给它套一遍,还是得它自主学习,现在市面上的那些编程AI就是给新手用的,套过一些通用基础逻辑。”苏豪一边敲着键盘,一边回答林轩的问题。 接下来就只能等了,林轩和孟长安也帮不上什么忙。 虽然开发一个APP,稍微复杂点的就需要几个月时间,但好在苏豪目前只需要梳理一个相对最简单的程序出来就行。 又过了两天时间,这个“手电筒”终于可以试运行了。 一边是一块儿可以释放微波的放电平面,上边贴着林轩设计的两面不同的透射超表面,由两台微型电机驱动一旁的齿轮控制超表面的位置,进而改变微波的方向与远近,电机则链接着苏豪做的智能设备,用来自动控制电机。 另一边是一块儿可以接收微波,还原成电量的板子,上边还连着一个LED灯泡,背面还有一个定位器,而定位的参照物就是放电平面。 “开始吧。”林轩满怀期待。 孟长安按动了放电器的开关按钮。 随着两个电机呜呜运转,没两秒,接收平面上的LED灯亮了起来,电机也随之停止,苏豪拿着接收平面后退了一步,LED灯的亮度立马开始降低,与此同时,放电平面上的另一个电机也开始工作,LED灯看起来就像是闪了一下,立马又恢复了亮度。 苏豪往左平移了一步,这下LED直接灭掉了,随着电机运转,超表面切换了投射角度,仅仅是闪烁了一下,灯又重新亮了起来。 初步的实验虽然成功了,但伴随的问题却比较明显,那就是不好做到完全的同步,延迟太影响充电体验了。 与AR眼镜那种直接用信号传输画面不同,放电设备在接收到定位器的位置发生改变后还需要驱动电机,用齿轮联动超表面改变微波聚焦的位置,电机驱动是需要时间的。 其次就是重量,成本,以及智能控制这些小问题了,不过这毕竟是初代的理论验证,连验证机都算不上,后续可以慢慢优化。 三人又在放电板和接收板上装上了电量计,准备计算一下充电的效率,结果也并没有出乎意料。 在不计算电机用电的情况下,一单位的电量转化为微波发射到接收板上,接收板将微波转化了大概零点七的电量,能量转换的效率为百分之七十左右,损失的能量基本都在两次转换上,输送微波的过程中基本没有损耗。 相比较一般手机充电线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效率来说,百分之七十的充电效率算是相当低了,但对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充电来说这绝对是降维打击,而且这还是最初代的,后续它的作用也绝不会仅仅只是替代一根充电线。 “搞嘛?有没有钱途?”林轩看向苏豪和孟长安。 “我听林哥的。”孟长安一边说,一边偷瞄了一眼苏豪。 苏豪想了想,“这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