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br> 方孝孺继续道,“所以臣想请皇上点臣为采风使,去各行省看看,看看官学是否得当,是否有贤良遗漏。” 殿中,沉寂下来。 朱允熥看着面前的茶,沉思许久。 “老师”朱允熥开口道,“在京中修书不好吗” 方孝孺的言外之意绝不是要当什么采风使,而是要眼不见心为静。 这个许久未曾有过的称呼,顿时让方孝孺感慨良多。 “臣当不得皇上如此”说着,他重重的叹气,“臣总是感觉,愧对小康皇帝,愧对太祖高皇帝”说到此处,他看着朱允熥的脸,“也愧对皇上您” “朝廷需要您这样的中正之士”朱允熥又道。 岂料,这话让方孝孺苦笑起来。 需要他 需要他这个摆设 大明朝开国是军国,而后懿文太子要奉行儒法,以仁孝治国。当时东宫之中,满是天下才俊之士,正气盎然。 可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,大明朝还是军国,甚至愈演愈烈不可收拾。 如今的大明,就是披了一张儒家治国的皮。骨子里如同前元一样,凶残成性,跋扈嚣张,贪欲无止。 朝中没有他们这些纯粹文人的立足之地了 见他沉思,朱允熥又道,“你是朕的老师,朕带你自然和旁人不同。” “臣愧对皇恩”方孝孺叹息开口,“臣当日在文华殿教皇上读书时,一心想着辅助皇上,成为汉文帝那样的明君” 说着,他苦笑道,“现在看来,其实臣等始终没帮上皇上什么。反而,皇上有时候还要顾着臣的面子” “为国家读圣贤书,就要学以致用”方孝孺继续道,“臣,于军国大事,实在没有什么真知灼见。但做学问,臣自认勉强应对。所以臣斗胆,去各地看看官学,看看学子” 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朱允熥心中发苦,绝对的权利背后,就是一个个熟悉的人终将要离他远去。他最终,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最高处。 “在京中编书不好吗”朱允熥摇头。 “皇上”方孝孺开口,“臣只能如此帮您分忧了” 看着他坦诚的目光,朱允熥忽然恍然大悟。 新政在即,大明朝新旧之间必然波澜不断。 方孝孺这样的身份,势必被清流们捧成领军人物,来跟新政打擂台。 到时候,为难的还是他这个皇帝。 因为方孝孺的身份,曾是他朱允熥的老师之一。 而大明的朝廷一旦陷入党争,一旦陷入水火不容的内斗,后果不堪设想。 此时离京,清流再无领军人物,也没有有威望的文坛领袖,那清流就不成气候。 在新旧交替争斗之时,只能俯首帖耳。 “你想要先去何处”朱允熥问道。 方孝孺不假思索,给了朱允熥一个意外的答案,“高丽” “为何”朱允熥皱眉道。 “皇上”方孝孺道,“高丽既是大明疆土,百姓也是大明子民。”说着,一笑,“臣不是迂腐的让您怀柔待之,而是想说朝廷对他们该有的样子要有” “高丽也推行汉学,臣去看看,学子归心”方孝孺笑道,“臣有个不才之相,若是高丽学子也能参与我大明的科举,于民心之道,善莫大焉” 科举 确实是这个时代,笼络人心乃至消除隔阂的绝对有效的手段。 “好吧依你”朱允熥叹口气,“朕给你派几个人” r r。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