欺尚往来(2 / 3)

阁中仙 黄意映 1740 字 2023-06-10

她瘪了嘴,心想大不了以后再躲皇上远点。

左右过了年也不用再当展书官,再过一阵子肯定又要追封惠献太子,自己就在史馆里安心等着给这位殿下修实录便是了。

到底是累了,祖父走后,她又唤绿莺在屋子里熏上沉香,早早地睡下了。

明德宫内却是灯火通明,皇上正在暖阁里的黄杨木书架前来回翻找着什么。

戴春风看皇上忙活,心里也跟着着急,“皇上,您这是在找什么呢?奴婢也来给您搭把手吧?”

皇上正翻开手里的一本古籍,往左手掌心比照着,闻言闷闷地合上书页,扭头道:“朕记得,你也是在内书堂进过学的?”

内书堂是宦官们学习读书识字的地方,选拔翰林官四人担任教习,使宦官们通文墨、晓经义。

这原是先头太|祖太宗时期政务繁重,为提高效率,便教太监们来帮自己打理一些简单的政务。内书堂出来的宦官大多分派往各个衙门,其中精干聪敏者,则有机会升入司礼监当差。

历任皇帝中,也不乏借司礼监牵制内阁的例子。但东风压倒西风之后,内阁落败,司礼监煊赫一时,很快又迎来了新一轮失衡。

宦官于内书堂的所学所悟,始终难以及得上翰林进士博古通今。故而司礼监近水楼台占先机,内阁长于政务振纲纪,两相交锋,打得是有来有回。

直到大彰某位鼎鼎有名的昏君,因为错信宦官而做下一桩千古冤案,险些落入朝政颠覆的险境,这才叫内阁拿住把柄,彻底扳倒了以司礼监为首的宦官集团。

薛放即位后雄心万丈,题奏皆亲自御笔朱批,更是让司礼监的批红形同虚设。

戴春风心里突突地跳,今儿皇上打从姚家出来就心不在焉,回了明德宫也不许小太监伺候着净手。现在又突然提起内书堂,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,他便是心思电转也跟不上。

他老老实实地答道:“奴婢是在内书堂跟随翰林们念过书,认识几个字的。”

皇上走到桌案角上的那盏烛火跟前,“你过来,看看这两个字,记下来它的样子。”

借着烛光,戴春风这才瞧明白,原来皇上不知什么时候,往左手掌心里盖了一个章。他不敢叫皇上久等,眯着眼睛仔细辨认。

皇上待他看清楚,才道:“朕瞧着这方印章总觉得眼熟,像是在哪本书上见到过,你来帮着朕一起找找。”

戴春风应了声,取过一盏灯来搁在身边,陪着皇上逐一翻看书架上的本册。

越找心里越没底,皇上这章是从何而来呢?自己今日跟着皇上,可没见过什么印章啊?

但他不敢往下细想,皇上不愿透露的,就是他不能窥探的。

这本书确实难找得很,东暖阁里几个书架翻遍了都没有找见。他打算再唤几个小太监去别的房间翻找,皇上却灰心丧气地把手头的书往架子上一搁,“算了,朕乏了。”

祖宗气不顺的时候就爱一个人待着,戴春风轻手轻脚放下灯,默然退出暖阁。皇上不甘心地盯着掌中印痕,遂铺开一张本色纸,拈起朱笔原模原样地描在上头。

那枚印上刻了两个字,篆体的“月仙”。

治印讲究三法,姚栩这章,书法章法尚可算中规中矩,但那刀法叫人委实不敢恭维。刀痕浮于表面,可见是力度不足,才致入刀过浅。

剩下五枚倒是流畅连贯得多,运刀风格也迥然不同。如此想来,这章倒也未必就是姚栩刻的。

皇上寻了个锦盒来,将那张本色纸对折起来收了进去,继而吩咐戴春风进来伺候自己净手,鲜红的印痕浸入水中很快便消散了。

仿佛它原本就不存在似的。

昭兴七年,正月。

静安长公主是正月十五的生辰,这样大吉大利的日子在皇家历来都是要好好操办的。

长公主原想着不过就是各宫嫔妃并命妇女眷们贺寿,却不料今年平白冒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