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苏姚苗(2 / 3)

阁中仙 黄意映 1598 字 2023-06-10

然也不敢造次,生怕开罪了这位贵人,只伸出手指在月仙的衣服表面草草扒拉几下装个样子,便示意她往试院的一处空旷场地去等候点名入场。

月仙领了答卷纸,按照座位号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,表面上镇定自若,实则心中激动难耐。

之前并非没有料到自己能够顺利地混入考场,但是真正地获得了这个与男子们同场竞技的机会,还是令她甚为高兴。

她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绪,又将左右手交握在一起用力地捏了捏:成败在此一举了!

考试一共有五场,每场考试之间留有几日间隔,以是单单考完这场县试,便要花去小半月的功夫。第一场为正场,共四题,分别考察《四书》义、本经、论和策。

月仙前三题都答得颇为顺畅,稍稍打个腹稿便可一气呵成。只是到了最后一题,却悬着笔愣了好半天功夫。

这道策问是要评价四位前朝名士的人品优劣。

这四位名士都是名垂青史、万世流芳之辈,故而月仙对他们的生平和人品也很是熟稔。

敢于犯颜进谏,最终为万民请命而死的骨鲠之臣;稚拙直率、高洁淡泊,最终归隐山野的清廉臣子;才华横溢、端正自持,却只能韬光养晦的肱股之臣;达权通变、聪明绝顶,最善于体察圣心的不世之臣。

她在脑海中迅速回忆了一遍,却迟迟没有动笔。不是因为这题目有多难,而是月仙越看越觉得,这四位前朝名士的品格和境遇,和苏擎风偶尔讲给她的故事颇有相似之处。

只是苏擎风从来不说那些人到底是谁,每次想到了旧事一时兴起要讲给她,总是以“从前有一家四个兄弟”开头。他想到什么便说什么,大多是些零碎的片段,好似信手拈来一般。但十分微妙的是,月仙偶尔也会问起其中某一段故事的后续,苏擎风会很认真地纠正自己,“那个冒死劝谏的是小儿子,这家的老四,你又记错了。”

倒像是,确有其人。

月仙盯着试卷上的题目,没来由地背后出了一身冷汗。

最后到底是把这四人都称赞了一番,又违心地稍稍批评了一下那位隐居的臣子,认为这位名士不该置天下百姓于不顾,应当不遗余力地辅佐君主,以尽臣子本分。

可她心里想的却是,若是当真到了君臣离心无法挽回的地步,君不知臣,臣不知君,倒也不如干脆一点,抽身离开朝堂,兴许还能落个善终。

就比如说……苏擎风?!

月仙被这个想法惊得打了个激灵。然而她现下并没有心思去深究苏擎风的那些旧事,正场结束后放榜,发现自己赫然在前十名之列,稍作休息便马不停蹄地准备起后续的四场考试。

第二场初复,考孝经论一篇,又默写“圣谕广训”约百字。第三场再复,考经文一篇,律赋一篇,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,默写前场“圣谕广训”首二句。四、五场连复,考察经文、诗赋、经文、骈文。

待全部五场考试结束后,由知县对通过考试的考生进行排名。月仙满意地在榜上第六名找到了自己的名字,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。

可惜没能考中县案首,这意味着她还得用心准备四月的府试,府试取的通过人数可比县试少多了。

有了县试的经验,月仙轻车熟路地通过了府试的搜检,帖经、杂文、策论三场考下来,对于应试技巧也有了不少心得体会。

府试放榜,月仙正好取在第十名。她兴冲冲地奔到书房报喜,祖父面上喜忧参半,再次问道:“月儿,愈是向前走,就愈是望不到回头路。你要三思。”

她毫不犹豫地跪下,“祖父,月儿已然明白了,人生在世,不论做男子还是女子,都各有各的艰难。月儿不会回头。”

“好,那月儿便按照自己心意去做吧。”

姚疏想,这一定是天意。月儿生性纯良,又聪敏正直,如果她真能够成为一位贤臣,即使欺君,想来也是很值得的。

院试么,自己倒是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