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(2 / 3)

要上天了。

但他到底也没说不同意。

罢了罢了,反正他也能压住。

朱媛璋指了些太监去摆椅子,务必要在早朝前布置好才行。等她踩着点走过去时,大臣们已经安静地排排站好了。

身旁的椅子就好像没看到一样。

这就是朱元璋的威力吗?

朱媛璋无奈,只能开口赐坐。

这下大臣们才往椅子上坐了下来。

朱媛璋首先就宣布了以后早朝推迟到辰时开始,三日一朝等休假政策。

她还刻意停下来,想看看群臣的反应。

然而,一个个坐得笔直,动也不动。

朱媛璋哭笑不得,她也不管这些大臣的想法了。

接着说了要取消户籍世袭制度,再让工部负责造出海的大船,户部参照宋朝重新制定收税体系。

点到的工部尚书、户部尚书挨个站出来领命。

一直到早朝结束,也没有反对的声音冒出来。

朱媛璋起身率先离开了。

她还要赶着去批今日份的奏折。

朱元璋可就纳闷了,平日里叽叽喳喳的大臣今日竟这么安静,让他好生不适应。

朱媛璋耸了耸肩,“大概错以为是鸿门宴了吧。”

一下子对他们这么好,又是坐着上早朝,又是推迟早朝时间加上有了假期,可不就会有些不知所措吗?

朱媛璋招来太监去宫外传口谕,让周王朱橚进宫一趟,再让其他滞留在京的儿子即日返回封地,将家中满六岁的孩子送进宫。

等周王朱橚来了,朱媛璋先对着他一顿猛夸,说他真是有出息了,主持编写的几本医书都很不错。然后话头一转,“老五,你看过云南那边百姓的生活后,有什么想法吗?”

朱橚难得被他爹夸奖,向来只被骂过蠢。

这怎么不让他感动。

他拉着他爹的手,一股脑的说了起来。

“爹啊,云南那里是真的苦,民生疾苦恶疾频发,看得儿心里都难受。我找人编纂的那本《袖珍方》,就是想那里的人可以随身带着看治病的。”

“我还打算编纂一本方书,按照内伤外伤之类的分门别类,分别举出病例再添上合适的方子。这样就算是不懂医也可以根据病例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子。”

朱媛璋拍了拍他的手,“我儿有心了,以后就专门研究这些吧,此举定将造福百姓!”

朱橚感动地来,感动地走。

他走到半路才猛地回过神,他爹这是让他专门搞研究,别去惦记皇位吧?

算了算了,皇位有什么意思?

他爹都说了,他此举定将造福百姓诶!

朱橚的脑海里闪过云南百姓挖草根吃的画面,或许他还可以去编写一本荒草图鉴,这样荒年的时候百姓也能知道哪些植物有毒没毒可以不可以吃,该怎么吃…

他说干就要去干,回封地采集野草种到园子里,到时候可以边观察边记录。

朱元璋神色复杂,这老五倒腾的这些他也不是不知道,但总是嗤之以鼻,男儿不想着上战场保家卫国,成天钻研这些做什么?

可他这儿子是真的把百姓放在心上了。

朱媛璋很高兴,她希望这大佬以后就专心搞研究,不要想着去造反了。

当什么皇帝啊,医学植物学都不能缺了他。

老朱的子孙厉害的还挺多,除了植物学家朱橚,还有精通外语的朱厚照、创造六个世界第一的律学家朱载堉、木匠大师朱由校、大画家朱耷等。

说不定他现在这些子孙里,抓着好好培养引导也能多几个往不同方面发展的大才。

朱媛璋想着想着就笑了,她听到朱元璋让她批字,才回神握住笔边听边写。

他的孙子孙女什么时候才能送到宫里来啊!

“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