户籍世袭。
军户的孩子继续当兵,工匠的孩子继续做木匠活,农民的孩子继续务农。
每个人都各司其职,井然有序。
朱元璋不解,他的户籍制度哪里有问题了。
朱媛璋忍不住毒舌了一句,“呵呵,难道你以前当乞丐,就想你的子孙后代都当乞丐吗?”
朱元璋的脑子里浮现出他的二十多个儿子,一人捧着一个大破碗,穿着破烂打洞的衣服上门乞讨的画面。
他赶紧晃了晃脑袋,不去想了。
“人的想法是多变的,就比如文人可能投笔从戎,农人可能弃农经商,匠人也可能会想考取功名…你怎么能把所有人永久固定在某个职业上?就好比你非得把一个想要当将军的人压着去学医当医师,你说他会不会乐意?”
“这样养出来的医师,他的医术会好吗?”
“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,宫里的御医水平就不太行啦。当然这其中牵扯的问题也不少,不单是户籍世袭的缘故。”
朱元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“确实有咱的责任。”
朱媛璋做好了一套广播操,只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舒服多了。她坐回书桌前,把那本《皇明祖训》找了出来。
“有则改之,无错加勉。”
“我们就先从这本《皇明祖训》开始改吧!”
朱元璋没说什么,也就是同意了。
朱媛璋翻开书快速看过去,多亏了有朱元璋的脑子,不然这满书的繁体字文言文,还不一定能看懂。
她大致看完,只觉得老朱过于奇葩了。
“凡我子孙,钦承朕命,无作聪明,乱我已成之法,一字不可改易…”
什么意思呢?意思就是他的后代都不要自作聪明,只要乖乖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行了,祖训里说的话一个字也不可以改动。
这也难怪那些文官动不动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,敢情是拿着老朱的鸡毛毯子当令箭了。
朱媛璋觉得,他们老朱家的祖训只要留一句话就够用了,那就是:“若有皇帝被俘不自杀者,群臣宗亲可废帝杀之,另立新君。”
朱元璋纳闷,难道他们老朱家还会有这样的鳖孙不成?这可不兴学那宋朝的雪乡二圣啊!
朱媛璋表示还真有,而且这一个抵三个。
简直就就是昏君里的战斗鸡,凭借一己之力毁掉了大半个大明。
她索性给他讲了讲明朝十六帝的奇葩事,以及做大的文官、崩坏的宝钞、收不上来的关税、令人诟病的不征之国等事。
朱元璋沉默许久,语气有了些沧桑,“烧了吧!这祖训不要也罢。”
朱媛璋拿毛笔蹭了蹭脑袋,这下是真的不好说什么了。说起来她对朱元璋的感觉也很复杂,一方面佩服他能够驱逐鞑虏光复华夏,另一方面愤怒他对女性的压迫、对思想的禁锢…
所以明明是她作为外来者占据了他的身体,却始终对他这个原主人毫不客气。
朱媛璋觉得吧,这祖训倒也不至于全盘否决。
比如关于祭祀的有关礼仪的强调节俭的,还有他给后世子孙排辈取字的,这些倒都没问题。
她重新帮他编了编祖训,那个一字不可改易的序言留了下来,只不过后面加上的内容都是戒奢以俭啊不许炼丹修仙啦,当然最重要的那句皇帝当俘虏了可以废立的重点标注了。
还有国之疆土寸土不让、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、实干兴邦空谈误国、民水君舟之类告诫的话。
至于老朱祖训里的其他没问题的内容重新组成一本,在开头写了有用则用,无用则改。
朱元璋看了点点头,表示认可。
到了晚上,朱媛璋留朱棣一起吃饭。
她板着张脸,维持住老父亲的威严,其实内里还挺高兴。
从光禄寺端过来了的菜里面有烤鸭,据说朱元璋和朱棣父子都很喜欢